- 新闻中心 -

- 新闻中心 -

“艺术治疗的多元应用”系列讲座(一) —— 艺术治疗在学校

  • 编者:桥爱慈善基金会
  • 分类:艺术疗愈
  • 日期:2024-05-06


第一场:“艺术治疗在学校”

 

2024年4月26日下午,由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艺术治疗工作室主办的“艺术治疗的多元应用”系列讲座第一讲在中央美术学院北区14号楼D303教室举行。本次讲座主讲人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后宿子依老师,以“艺术治疗在学校”为题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分享,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教授张璇担任主持。


微信图片_20240506165535.jpg

由张璇老师介绍和主持

宿子依老师从在学校中的艺术治疗实践出发,讲述了艺术治疗如何为儿童心理带来正向改变,特别是不同的艺术媒介能够通过安全的隐喻象征和疗愈性的创作过程来处理复杂的情感挑战。

在此基础上,讲座介绍了艺术治疗在学校中有哪些目标,不同的治疗设置,以及基于艺术的中国乡村学校社会情感能力培养项目等内容。宿子依老师通过许多生动案例,更加直观地展示了艺术治疗在学校场景的多元应用以及如何回应儿童的创作等问题。


PART1.儿童艺术治疗如何使改变发生

艺术作为一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提供了投射、象征和隐喻的可能性,可以帮助儿童去抽象地、安全地、有创造力地进行自我表达和探索。引入不同的艺术材料可以满足不同心理需求的来访处理特定和复杂的情感体验。同时,治疗师和来访所建立的治疗关系,其中的信任、接纳、关注和照料也非常重要。

 

宿子依老师讲述了一个案例:艺术治疗是如何帮助一位母亲去世的四年级男孩处理不安、悲伤、恐惧、迷惑、愤怒等情绪的。他的父亲因为过度哀伤无法与他一同处理此事,男孩感到压抑并且害怕表达情感。在艺术治疗过程中,他通过绘画,创造了例如“又大又坏的悲伤”、“死去的金鱼”和“宝藏房间”等隐喻,表达了内心的困难情绪。艺术治疗赋予了他安全、有创造力的自我表达空间,帮助他处理与母亲离世相关的情感议题,展现了艺术治疗在情绪表达和心理调适方面的独特作用。

 

PART2.艺术治疗在纽约公立小学中的应用

 

宿子依老师将艺术治疗在学校中的目标总结为四点:一是对于情绪,我们希望帮助孩子建立情绪词汇量。二是应对,做到自主的情绪调节,提升抗挫折的能力。三是对自我的提升,认识到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对自己基本价值的确信,自尊自信,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四是我们也注重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特别是在团体中,小朋友在练习如何与他人建立联系,如何合作,如何处理冲突。


 微信图片_20240506165653.jpg


宿子依老师向我们分享了纽约公立小学的艺术治疗作品展,展品来自艺术治疗的参与者,并且邀请同学,家长,老师来参观,听小艺术家讲解自己的作品。

 

例如有一位患病女孩创作的治愈日记,她通过记录和发明让自己感觉舒适、愉快的方法,来应对繁复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和失控感。这样的创作不仅帮助她认识到自己并非无能为力,还为她提供了未来应对不适时的心理预期和准备。还有一位有社交困难的小女孩,在班级中她很难交到朋友,于是在治疗室中,她给自己做了一个毛茸茸的,有长长的双臂,对自己张开怀抱的小怪兽,这都是孩子在通过艺术的方式表达需求,同时也在满足自己。


第二张的图片左边是一位五年级的自闭症谱系男孩制作的外星机器人头盔,上面装有天线、屏幕和切换按钮。特别的是,他设计了多种频道插入透明屏幕,代表不同情绪。尽管他在社交和情感理解方面存在困难,但这个作品展现了他对情感的关注和好奇,以及他在用独特的方式接收情绪信号,与他人沟通。通过参与艺术治疗,他不仅提升了对情绪的理解,还与其他同学建立了友谊,成为了被大家接纳的有趣小艺术家。

 

图片右边的作品来自一位经济困难的移民家庭的男孩,其所处社区环境恶劣,家人疏忽照顾,男孩在学校中表现得不安且有攻击性。在艺术治疗中,他原计划制作凶猛的鲨鱼,但实际上却创作出一个瘦弱、易断的鲨鱼,并涂上血迹,表达了自身的不安全感和脆弱的自我力量。在和治疗师一同探讨后,他为鲨鱼建造了一个安全的洞穴,里面还有简单温馨的家具,这些都是他在满足自己,获得掌控感安全感的方式。

 

艺术治疗在学校不仅针对被转介的学生,还积极参与危机干预。面对突发事件导致适应困难的学生,艺术治疗师会迅速介入。例如,一位幼儿园男孩因观看恐怖电影产生创伤应激,表现出多动和攻击行为。通过艺术治疗,画出他恐惧的“小怪兽”,并且制作“力量护身符”增强自我信念。另一“危机干预”案例涉及攻击性强、叛逆、很难疏解愤怒的学生,艺术治疗师利用“愤怒电梯”卡片帮助他们评估情绪,接着制定一份平等的合约以建立安全感和界限感,并共同创造平息愤怒的小工具来练习情绪管理和应对。

 

PART3.中国乡村学校中基于艺术的社会情感能力培养

 

宿子依老师介绍了在中国乡村学校开展的基于艺术的社会情感能力(SEL)培养项目。该项目由宿老师与陕西师范大学团队合作,旨在通过绘画、手工、绘本、游戏、戏剧等方式,提升学生们的情绪管理、自我探索以及社交能力等。尽管这不是一个治疗环境,且老师也不是专业治疗师,但这种实践对于中国的儿童心理从业者具有参考价值,因为它能够触达更多校园内的师生。其中,以焦虑议题为例的课堂活动包括呼吸训练、转移注意力、感官感觉疏解等心理应对能力训练。学生们通过绘画、手工以及互动游戏等方式,表达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并寻找应对方法。


PART4. 如何回应孩子的画

 

讲座的最后,宿子依老师提到“我们如何去回应孩子的画”。在回应学生的艺术作品时,强调避免过度解读和评判。当孩子们拿着画作向治疗师寻求肯定时,尽管对大人而言,简单地赞美“很好看,你真棒”似乎能迅速给予孩子鼓励,但治疗师应对此持谨慎态度。我们强调,孩子画画是为了自我表达,而非取悦他人。若轻易评价作品,则可能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压力,使赞美失去意义。

 

因此,要倾向于引导孩子自我评价作品,关注他们的创作过程和努力,而非仅评价作品本身。同时,孩子更需要的是“我为自己感到骄傲”的自我认同,而非他人的认可和赞美。虽然分析和解读作品对治疗师是必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将个人解读直接告诉来访,而是基于这些分析制定合适的干预策略,因为创作者本身,他的想法和意图,其实是最重要的。

 

注:出于隐私保护原则,来访者个人信息已进行模糊处理。

 


- 最新新闻 -
电话:010-64647777
邮箱:info@bridginghopecf.org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东路19号院中国铁建广场F座703室
上班时间:9:00-18:00 (周一到周五)
微信订阅号
新浪微博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社交媒体,了解更多新鲜资讯
Copyright(C)2018 北京桥爱慈善基金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35070号 京ICP备1403507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1890号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1890号 未经许可不可转载或复制网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