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 新闻中心 -

桥爱成为公益联合·心理健康社会服务体系共建伙伴

  • 编者:桥爱慈善基金会
  • 分类:桥爱动态
  • 日期:2024-09-06

导语:8月27日,公益联合·心理健康社会服务体系共建暨“向阳而生”项目启动仪式在北京举办,北京桥爱慈善基金会获颁“共建伙伴”证书。公益联合·心理健康社会服务体系旨在联合心理健康领域专家、公益机构、企业、媒体等形成行动网络,通过项目资助、能力建设、行业研究、政府与公众倡导等公益行动,发挥公益慈善在国家心理健康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提升公众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本次活动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国际合作部部门负责人王倩担任主持人。在开幕致辞环节,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杨志媛表示,“建会37年来,我会始终秉承‘增进人口福利、促进家庭幸福’的宗旨,关注低资源地区、关爱困难群众,在卫生健康、人口议题、心理健康等领域广泛开展了一系列公益项目。未来,基金会将围绕全人群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主动参与行业议题推动,最大限度发挥社会组织参与健康中国行动的应有作用,关注精神卫生问题,加强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教育,助力儿童青少年茁壮成长。”此外,她号召更多关注心理健康的专家、企业、社会组织加入“向阳而生”项目,共同推动议题发展。


 微信图片_20240906111517.jpg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杨志媛致辞

 

“我们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专业机构、社会组织等跨部门的力量,开展从预防到干预的全链条、综合性的心理健康社会服务,以项目资助、行业研究、培训赋能和社会倡导等方式共同构建心理健康社会服务体系,形成维护国民心理健康的完整屏障。”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执行院长徐晓新表示。


微信图片_20240906111518.jpg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执行院长徐晓新致辞

 

聚焦心理健康现状 

共话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路径

 

当前,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转型下,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党委副书记姜雯就“心理健康促进,共建共享”进行了主旨发言。她指出,我国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逐步由治疗精神疾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心理健康为中心转变,但目前心理健康工作还存在着不少挑战,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短板和不足、促进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还未完全形成。

 

对于未来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姜雯副书记提出展望:第一,提高专业水平重视行业服务规范;第二,探索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第三,持续支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第四,发挥科普宣传的价值引领作用。通过多形式的公益行动,发挥各方优势,共建共享。


微信图片_20240906111519.jpg

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党委副书记姜雯进行主旨发言

 

随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刘正奎教授围绕“我国重点人群心理健康状况与服务”展开分享,他认为我国心理健康服务面临需求巨大而服务资源稀缺、个体化差异大、疾病污名化严重及服务被动等待等挑战,应加快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整合资源,让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其中。同时要利用新技术支持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运用分级防护体系和危机干预模式,构建心理健康服务新格局。此外,公益组织应加强主动健康服务,在科普宣传、早期识别、心理支持、双向转介、以身示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微信图片_20240906111520.jpg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刘正奎教授进行主旨发言

 

促进行业共建 

“向阳而生”心理健康项目正式启动

 

为应对当前挑战,促进公益行业更好地参与心理健康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融合并发挥积极作用,“向阳而生”心理健康项目应时而生。“‘向阳而生’心理健康公益项目致力于打造国内首个心理健康公益产品的共建共享平台。项目以小狮子为标志,希望向大众传递温暖、沟通与行动,助力人人享有更好的精神健康。项目由‘四个一’组成,即建立一个项目库,每年发布一份行业报告,组织一期能力培训并举办一场经验交流会。其中,项目库聚焦新家庭建设、学龄儿童健康心理发展、青年社会适应、老年心理关怀、残障儿童融合支持和心理援助6个议题,主要以儿童、妇女、老年人及心理健康高危人群作为重点关注对象,旨在提升基层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助力我国建设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研究报告将结合项目的实践成果和研究发现,每年围绕一个具体议题开展研究,形成报告、发布并进行倡导,以此提升政府和社会关注,并推动行业向专业化发展。能力培训将由政府官员、高校学者、实务专家组成的培训团队,开发课程并开展培训,帮助一线社会组织提升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和服务能力。行业交流会将为公益同行创造交流机会,探讨行业发展、进行政策倡导并开展联合公众倡导,提升公众意识。”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项目主管杨端详细介绍了项目计划。


 微信图片_202409061115201.jpg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项目主管杨端进行项目介绍

 

“向阳而生” 项目不仅是公益项目,更是公益网络,发挥平台优势和专业研究优势,联动各方力量共同建设,目前已收到来自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127个市级行政区的267个机构及个人报名参与共建,未来,“向阳而生”项目将继续深化与各方的合作,推动心理健康公益事业的持续发展。同时,项目也将根据社会需求和时代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民众的心理健康需求。

 

活动现场,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杨志媛、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王振耀、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党委副书记姜雯为澳门同济慈善会北京办事处、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北京桥爱慈善基金会、北京师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北京市晓更助残基金会、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广东省日慈公益基金会、国际救助儿童会(英国)北京代表处、京东健康、龙湖公益基金会、善达网、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资助者圆桌论坛等14家共建伙伴颁发证书,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杨志媛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颁发学术支持单位证书。随后,共建伙伴代表一起宣读《“向阳而生”共建约定》,号召所有共建伙伴携手,以推动心理健康公益事业专业发展为共同使命,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在多方公益力量的见证下,“向阳而生”心理健康项目正式启动。


 微信图片_20240906111521.jpg

向共建伙伴代表颁发证书

 微信图片_202409061115211.jpg

向学术支持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颁发证书 

左:王倩,右:杨志媛

微信图片_20240906111522.jpg

共建伙伴代表宣读《“向阳而生”共建约定》

从左至右:吴群芳、刘铭、代洁、郑瑶、顾磊

微信图片_20240906111523.jpg

 向阳而生”心理健康项目启动仪式

从左至右:徐晓新、王倩、姜雯、王振耀、杨志媛、刘正奎、张真、李晓林

 

《2024儿童心理健康公益项目扫描报告》发布

 

2021年,聚焦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公益领域,广东省日慈公益基金心智素养研究院发布了议题下的第一份扫描报告并为议题行动者提供了可参考的项目模式和经验。2024年,广东省日慈公益基金会联合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将扫描范围扩展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领域,更全面系统地梳理行业现状、广泛汇集公益领域宝贵经验,并最终形成《2024儿童心理健康公益项目扫描报告》。在活动现场,广东省日慈公益基金秘书长张真进行了报告解读。


 微信图片_202409061115231.jpg

广东省日慈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张真进行报告解读

 

报告指出,儿童心理健康公益项目中新成立项目占比高,主要针对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等儿童群体。项目多为预防促进类,康复类项目较为缺乏;多聚焦于影响儿童自身层面的保护性因素来促进儿童的心理成长(如提升儿童的社会情感能力或心理弹性),从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层面保护性因素介入的项目相对较少。

 

另外,通过研究关注心理风险较高的儿童群体的项目,如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相关组织在心理健康服务层面大多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且项目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项目面临的挑战主要有资金匮乏、专业性亟待提升、落地困难、数字技术运用不足等,这些问题仍需多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看见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需求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社会角色和心理状态各异,导致其心理健康需求千差万别,因此,构建包容性心理健康社会服务体系至关重要。现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副院长徐珊主持圆桌论坛(一),以“看见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需求”为主题展开讨论。


 微信图片_20240906111524.jpg

“看见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需求”圆桌对话嘉宾

从左至右:徐珊、闫芳、李志艳、高滢智、李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医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妇女健康与发展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闫芳指出,每个人一生中都可能面临心理或精神疾病,需要早发现、早干预,尽早诊断和治疗,并呼吁公众如有心理问题,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闫芳表示目前医院已与不同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共建,今后也会与更多有需求的基层医疗机构协同发展,提供更好的专业对接和转诊服务,同时希望通过公益活动的开展,与公益组织搭建绿色通道,互联互通,共同提升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的水平。

 

龙湖公益基金会的教育公益项目大多数聚焦在乡村地区或偏远县域,教育公益负责人李帅观察到了三大现象:一是留守儿童因基础情感需求未被满足,导致厌学和自我伤害;二是乡村儿童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和心理健康支持不足;三是教育内卷导致学生的焦虑和抑郁。在这种背景下,心理健康问题已显著影响教育效果,她认为心理健康必须在教育初期就予以干预,才有助于实现全方位育人,且基层心理健康工作者资源匮乏亟需更多支持。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运营管理部负责人高滢智从公益行业角度总结了心理健康公益项目的四项挑战:一是项目主要集中在学校,需探索更多落地场景;二是专业服务人员不足和专业能力提升需要支持;三是社会对心理健康的歧视仍存,需加强“去污名化”的科普倡导;四是数字化工具的应用尚少,需通过技术手段提升服务效能。她表示腾讯基金会未来将支持种子机构的创新项目,并通过开放小额资助计划支持中小公益机构的能力提升,联动医院等专业单位举办线上线下的科普活动,联合腾讯技术公益开发面向心理机构或专业公益机构的AI助手工具等措施推动心理健康领域的发展。

 

资助者圆桌论坛秘书长李志艳从资助者的角度分享了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三个视角:一是教育视角,强调全人教育,注重身体、情感、道德等多方面发展,并认为教育与心理健康相互影响;二是儿童保护视角,聚焦高风险儿童的识别和系统修复;三是卫生健康视角,将心理健康视为可筛查和治疗的疾病,强调积极消除心理疾病的污名化问题。

 

多元构建心理健康的社会服务体系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影响社会和谐与个人幸福的重要因素。如何有效应对这一挑战,建立起多元化、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是当前社会各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儿童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副主任黄放主持的圆桌论坛(二)以“多元构建心理健康的社会服务体系”为主题展开讨论,共同探索当前构建心理健康社会服务体系遇到的困难,共商解决方案。


 微信图片_202409061115241.jpg

“多元构建心理健康的社会服务体系”圆桌对话嘉宾

从左至右:黄放、姚灏、王侠、代洁、张果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医师姚灏认为,精神疾病治疗不仅涉及医院的诊疗服务,还需要综合的社会心理服务和院后支持。除了关注患者,家庭支持同样重要,他建议引入国际有效方法,并进行本土化调适,以创新促进科学、循证的公益实践。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侠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她表示当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面临多重挑战,主要包括:一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规范化;二是提升心理健康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她认为协作平台的建设和专业资源的整合是关键问题。面对这些挑战,需要着力通过培训、科普、家庭教育等多种手段,综合提升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同时也呼吁更好的资源配置和政策支持。

 

北京桥爱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代洁介绍了机构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工作,尽管面临资金和资源挑战,基金会坚持致力于通过骨干教师培训和艺术疗愈培训等方式来开展心理健康的科普并提升学校和社区场景中服务队伍的专业水平。与此同时,她呼吁为一线心理健康教师提供成长空间和更高的评价权重,确保他们能持续和更好地服务青少年群体。

 

作为心理健康领域的一线工作者,资深心理咨询师张果指出目前开展工作的主要困难在于家长未能及早察觉和重视孩子的情绪求救信号,导致问题集中爆发。同时,项目活动设计与参与者的需求不完全契合,影响了参与积极性和效果。她倡导全民参与,以日常的温暖行动助力心理健康的发展。

 

“向阳而生”为联结而生 

共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活动尾声,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王振耀作了总结发言。他表示,“向阳而生”项目的发起是为了创建联结并形成组织管理网络,专业知识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在社区、学校和家庭中发挥作用,推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为了帮助公众能够更加积极的认识心理问题,改善认知偏差,建议在用语上恰当表述以消除人们的恐惧心理,面对社会心理服务中的挑战,需要融合技术、专业和服务资源。他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建立一个具有支持性和包容性的心理健康环境。


 微信图片_20240906111525.jpg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王振耀发表闭幕总结

 

生命盎然,向阳而生。面对日益严峻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公益联合、多元参与,“向阳而生”心理健康项目集结的各方公益力量将攒拾成一股温暖的光芒,照亮无数个身处困境的心灵,系统性地推动心理健康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助推公益行业在社会心理服务领域的更高发展。


 微信图片_202409061115251.jpg

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 最新新闻 -
电话:010-64647777
邮箱:info@bridginghopecf.org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35号院华润时代中心9层A座909室
上班时间:9:00-18:00 (周一到周五)
微信订阅号
新浪微博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社交媒体,了解更多新鲜资讯
Copyright(C)2018 北京桥爱慈善基金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35070号 京ICP备1403507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1890号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1890号 未经许可不可转载或复制网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