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心桥计划社区心理坊陕西飞凤社区项目点总结分享会中,一个名字不断被提起。 “小赵(化名)变化可大了,现在见面都跟我们打招呼” “小赵改变非常大,每次社区活动都来参加,也爱说爱笑了” “小赵看着比以前好多了,气色也好多了” 小赵是谁?在场所有人的分享中几乎都会提到的一个名字,引起了我们的好奇。 二 心桥计划的社工妍妍说,她第一次接触小赵是在一次“母亲减压小组”活动上,参与活动的妈妈大多都是单亲母亲。她说小赵是那种你一眼看去就会印象很深的人。活动上,小赵几乎不发言,低着头蜷缩在那里,避免跟任何人有眼神上的接触。轮到小赵分享,话说了一半她就哭着跑了出去,大家以为是触动到了她的伤心处,后来社工追问才知道:她觉得自己的分享没用,耽误了大家的时间。 母亲减压小组 三 小赵内向,内向到自卑,自卑到卑微。 精神病史,经历过多次离异,仅凭低保为生。她有一个儿子,正在上小学。她担心儿子会遗传自己的病,觉得儿子“随了自己”的过于内向,觉得自己的教育有问题。她几乎没有社交,走在路上也不会跟任何人打招呼。但她渴望平等的对待和关心,也希望能够融入社区生活,但不知道如何融入。 经过上次小组活动后,社工妍妍决定帮助小赵,和她建立了个案服务。起初的几次个案服务时,小赵表现的依旧很拘谨,不敢看别人的眼神,低着头,话很少。在妍妍不断鼓励下,加上小组活动,小赵逐渐跟社工建立了信任关系,在个案服务和小组活动中慢慢开始表达。 社工妍妍和小赵在做个案服务 第四次个案服务后的小组活动中,小赵当众唱了首歌。大家都不敢相信,这还是那个都不敢跟别人对视的小赵吗? 社工协助小赵改善亲子关系 亲子小组活动上,小赵对儿子的看法以及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怀疑态度也有了改观。之前她总觉得孩子太过内向,不敢说话。但在小组活动中,小赵的儿子经常主动第一个分享,大家都夸他说得好,很勇敢。让她开始觉得可能是自己过度担忧了。活动上要求孩子写妈妈的优点,小赵的儿子写了“妈妈做饭好吃”、“妈妈很温柔”,之前她总是担心自己的教育有问题,现在得到了孩子的认可,让小赵很感动也很意外。社工结合亲子小组,帮助小赵从另外的视角认识了自己的孩子,鼓励她看到孩子的优势,提升了亲子关系。 儿童成长小组 妍妍说,小赵有一颗想改变的心,缺乏的是心理上的理解、陪伴和支持,社工定期的个案服务和社区里定期的心理小组活动,帮她建立了社会支持网络,给小赵建立了安全感。她知道我们“一直在那儿”,无论有什么想倾诉的我们都会陪伴她。心桥计划社区心理坊帮助她扩展社交平台,她可以在这里打开心扉,获得关心与关心他人。 四 有人说,精神疾病患者很多时候并不是缺药、缺钱,他们更多的是需要关爱,需要社会少一分歧视,希望有人可以帮助他们创造一个能够倾听与被聆听的平台,让他们在这里获取情感的支持。 心桥计划社区心理坊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在这里我们有幸见证了很多人在心理方面和生活方面变化。心桥计划从提升心理健康意识、丰富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健康素质、建立心理干预机制四个方面改善了直接服务群体的状态。84.56%的受益妇女和62.41%的受益学生更加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健康,七成以上受益居民提升了自身抗挫折能力、对工作和社会生活环境心理适应能力更强、与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93.32%的社区居民更愿意向社区寻求心理方面的支持,62.59%的受益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惑时知道找谁帮忙(摘自“心桥计划项目评估报告”)。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我行动”。心桥计划积极参与到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中,同时也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一起共同关注心理健康、关心精神疾病患者,为构建和谐社会环境共同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