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自然亲密接触,通过大自然中的植物,进行自由自在地创作来表达情绪——在这个树木花草都郁郁葱葱的暑期,北京桥爱慈善基金会心桥计划社区心理坊,带着心理绘画疗愈活动,走进了北京市西城区京铁和园社区。用这种“新奇的”方式为家长和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特别的亲子心理活动。
小区里的树有吧?
草有吧?
花有吧
我们每天生活的社区,充斥着绿树鲜花,但更多的时间我们像个“过客”一样,只是匆匆地路过它们。
小区的松树在哪?
有没有松塔?
一片形状奇特的叶子属于哪棵树?
好多问题我们都答不上来。
桥爱慈善基金会项目部徐寅带着4位园林大学的志愿者,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植物宝盒”。盒子里的植物均取自小区。分组后的孩子们,通过短期记忆,集体到小区里寻找匹配的植物。
有的树叶来自高大的树,年龄小的孩子够不到,小组里年龄大的孩子就一次次地跳起来,帮弟弟妹妹摘。活动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记忆力又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园林大学的志愿者们还利用所学为孩子们讲解了植物的属性。
收集好植物后,孩子们带着大自然的“馈赠”来到教室。桥爱特邀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绘画治疗师张爽老师已在教室等候孩子和家长们多时。
拿着自己喜欢的树叶和花草,分享一下刚才你在大自然中的心情。
是激动?
是兴奋?
还是因为没找到比赛要求的合适植物而悲伤?
张爽老师通过让孩子们回忆刚才活动的画面和自我介绍,让彼此建立起了联结,也了解了各种各样的情绪——有开心的乐乐、生气的怒怒、心情平和的静静、担惊受怕的忧忧、一脸嫌弃的厌厌、还有瑟瑟发抖的怕怕。
张老师还告诉大家,产生任何情绪都是正常的,并引导孩子们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达和纾解自己的情绪。
通过用大自然的植物进行创意创作,表达出当下的情绪。情绪的“可视化”,让年纪小的孩子也能借助绘画轻松表达想法。
同时张老师鼓励孩子们欣赏自己的各种状态、和父母共同倾听彼此心声,呼吁父母在生活中也能给予孩子关注、赞许和支持。
希望未来当孩子们遇到开心或者不开心的负面情绪时,能想起曾经有一节课,让自己通过自然和绘画展示过情绪。然后勇敢地拿起画笔,走到爸爸妈妈面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