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为弘扬慈善文化,加强“慈善北京”建设,响应2018慈善北京周主题活动,由北京市民政局主办的慈善体验日活动在京举行。慈善机构日常如何工作?职业慈善工作者每天在做什么?通过慈善体验日,让更多人走近和了解慈善机构日常运营,感受和弘扬慈善北京精神。
9月3日,一场以音乐疗愈为特色的主题活动在朝阳核桃园社区的“心桥计划社区心理坊”项目点举行,吸引了众多参与体验日活动的公众与媒体的广发关注。
活动邀请到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中国表达性艺术治疗协会副秘书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俊伊主持此次活动。本次活动主题为“音‘藥’养身——音乐治疗沙龙”。音乐疗愈,是心理学领域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典型手法,运用听、唱、演奏、律动等一切音乐活动或音乐相关体验作为手段促进人的身心愉悦,使人达到健康的目的。
本次活动的参与者均为60岁以上老人,陈老师在活动开始讲述了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部分因素,包含孤独、焦虑、作息不规律、心情不好、身体不适等等。更强调了很多疾病的产生除了环境、自然因素之外,更多的可能性来源于生活方式和心因性因素。陈老师指出,通过增加教育——比如退休后去学习一门兴趣爱好,增加体育锻炼,更多的社会交往等可以大大降低很多疾病的患病几率。
陈老师在活动提问各位叔叔阿姨60岁之后最好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叔叔阿姨分别表示自己退休后理想的生活方式是心情好、健康、增加户外锻炼、以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等。
紧接着陈老师播放了一首叔叔阿姨年轻时候耳熟能详的歌曲《洪湖水浪打浪》,并请叔叔阿姨回忆第一次听这首歌的时间和情形。叔叔阿姨分别表示自己听这首歌的时候大概是自己二十几岁、三十几岁,是通过电影了解到这首歌曲,并对电影和歌曲都记忆犹新。有个奶奶说,自己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当年跟自己的老伴儿一起去的,回忆的时候一脸幸福。之后陈老师请叔叔阿姨一起合唱了这首歌。优美的歌声过后,陈老师邀请叔叔阿姨用一种“新奇”的乐器——甩琴演奏了这首经典歌曲。演奏期间甩琴独特的声音让现场顿时“余音袅袅”,颇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独特味道。
老人们用鼓、三角铁、碰铃儿、双响筒等乐器演奏《洪湖水浪打浪》,叔叔阿姨们全情投入的表演再次让整场活动进入高潮,也用音乐和演奏让老人们回到自己年轻时候的快乐时光。在场每一个人也都被音乐感染,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心底的笑容。陈老师带领叔叔阿姨开动脑筋,现场根据核桃园社区情况改变了歌词,叔叔阿姨在歌词中写到“尊老爱幼是家风,团结互助好传统”。
演奏结束后,陈老师总结到。音乐疗愈,是心理学领域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典型手法,运用听、唱、演奏、律动等一切音乐活动或音乐相关体验作为手段促进人的身心愉悦,使人达到健康的目的。据介绍,音乐可促进“快乐激素”多巴胺的分泌,从而带来积极的情绪;音乐还可以促进血液中的内啡肽的含量增加,从而起到镇痛的作用;同样音乐也可以增加体内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增强人的免疫功能。因此,音乐疗愈在社区养老的心理护理、儿童智力开发、青少年青春期问题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据心桥计划主办方、北京桥爱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叶子介绍,此次“音乐疗愈”主题活动是心桥计划众多社区心理坊活动之一,心桥计划依托社区、学校两大服务阵地,通过开展音乐、电影、舞动、绘画等多主题表达性艺术疗愈手段,帮助每一位社区居民进行及时的心理解压和情绪管理,既有效地繁荣社区文化建设,又能通过落地基层,直达居民,协助构建积极的社会心态。
目前,“心桥计划”社区心理坊正在不断尝试将以音乐、绘画、舞动等为主题的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手段也应用到社区活动当中,并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不同心理特点人群形成心理减压的活动包,通过培训当地具备心理学专业背景的社会组织、社工等群体,更广泛地将这种专业的产品包、培训课程以及社区心理坊工作模式应用到全国更多社区,切实服务社区居民,活跃社区文化。
活动最后心桥计划的工作人员为参加活动的老人们发放了小礼物,希望老人们身体健康快乐,并提前祝老人们中秋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