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绘画心理治疗法(narrative drawing intervention)不是简单的叙事治疗加绘画治疗,而是将叙事疗法和艺术治疗作有机融合,自成一创新体系。本课程导师黄晓红博士(Dr. Monica Wong) 在十几年的临床实践及研究中,创立此疗法并编写出严谨的教学流程。是一套深入浅出,简单易用的心理学工具。
9月14日晚上六点半,在位于798的“天真者的绘画”画室,20位家长和4-8岁的小朋友,在黄晓红博士的引导下,用这种“神奇的方法”,体验了一次与众不同但是又深入人心的亲子工作坊。
活动开始,黄老师要求孩子作为小记者,去采访身边的其他家长,询问对方家长叫什么?喜欢吃什么?家里有几个孩子?
黄老师表示,《我是小记者》这个环节作为热身活动,利用了创造性艺术治疗和表达性艺术治疗的一些小方法的结合,让家长和孩子互动起来。现在有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这样可以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互相倾听,长期这样时间就可以孩子在潜移默化之下学会同理心。而且把一些艺术疗法放在每天的生活中,让孩子多跟家庭以外的人交流,习惯就可以成为自然,坚持四周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房、树、人
热身活动结束后,黄老师给小朋友们和家长都布置了一个小任务。要求大家用画笔在纸上画出房子、树木和人,形式和内容都没有限制。
刚才还都活蹦乱跳的的小朋友一下子进入沉静,认真的在纸上画了起来。家长也画的很认真哦~
绘画结束,老师让每个小朋友分享各自的作品,而且要求一个小朋友分享之后,请另外一个小朋友复述。这个环节是通过孩子们对自己的画的叙述,让我们听到他们,看到他们。因为小朋友的年龄限制,很难通过谈话问到我们想要的核心问题,而通过一幅画就可以了解很多符号,而这些符号背后反映、投射了他们真正的内心世界。
通过房、树、人的绘画也可以反映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是否有心理方面的问题。比如房子=家庭或者是安全感;太阳=父亲形象;树=母亲或者是生命力;云=焦虑或者担忧;地平线=注重、渴求安全感;涂擦=焦虑不安、不满自己;过渡使用黑色=压抑情绪。
黄老师请家长跟孩子一同作画,因为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理成长和问题都需要跟家长一起面对。
但是可惜的是,当晚除了只有一个爸爸出现在现场以外,没有其他父亲出现。老师强调,通过画作的分享,可以看出妈妈的辛苦,也很心疼妈妈们的累。希望各位妈妈好好爱自己,一定也要让丈夫发挥一个做爸爸的职责和功能。因为之后父母统一口径,共同努力,才会让孩子们身心健康的成长。
为了保证不伤害到孩子,黄老师没有在现场公开点评画的内容,而是跟家长一对一的私下对部分孩子的画进行了解析。家长表示希望参与到黄老师更多的课程当中,因为通过当晚的绘画“听”到了很多孩子没有表达过的心声,希望能结合更多的专业心理知识帮助孩子一同成长。
小爱也希望我们可以提供更多的课程,让更多的家长和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引起重视,让孩子真正发自内心地健康快乐的成长!